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

    科室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始建于1956年,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60年的励精图治,学科建设与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被山西省卫健委评为“山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老年病)”及“山西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4年成立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薛秦传承工作室”;2018年山西省卫计委确定马华、秦建黎、孔繁森为首批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9年获准成立“山西省名中医张永洛工作室”及“山西省名中医马华工作室”;中医科为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培养研究生百余名。

    中医科拥有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勤勉敬业的工作团队,周冰主任医师现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3人,医师18人(包括返聘专家5人),护士15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1名;副主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4名,硕士7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1名,山西省名老中医4人,

    中医科门诊设有中医针灸、颈腰痛、面瘫、带状疱疹、脑病、脾胃病、妇科、脑病、皮肤病、眼科专科等门诊。每日上下午均有1-3名专家坐门诊,年均门诊量达2万余人。病房设有床位数20张,年出入病人数近千人。中医科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效显著。

    主要开展的诊疗项目有:1、骨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膝退行性疾病、脊柱关节病以及各类骨科非手术类疾病等;2、内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脑动脉供血不足、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胃炎、冠心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周围血管病、失眠等;3、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征等;4、皮肤病:带状疱疹、痤疮、湿疹等;5、眼科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结角膜炎、虹膜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底出血等眼科疾病。

    对上述疾病我科采用中药汤剂或膏方调治,配合针灸、拔罐、小针刀、穴位埋线、艾灸、督灸、耳穴贴敷等疗法治疗,配有TDP、光疗仪、中药雾化、针灸治疗仪、经络气压按摩治疗仪等医疗设备。近年来发表各级论文50余篇,著作5部,科研课题10余项,专利发明1项,承办继续教育项目多项。中医科将竭力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亚专业简介

    1.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专业于1956年8月由中医科申懋功医师、田墨卿等人成立,设门诊针灸床8张。70年代初,陆续有宋雅静、孙翠梅、刘静玉、田桂英、杜素芳等调到针灸室,开展了配合针刺麻醉手术、头针疗法等项目,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1983年,有针灸医师和医士 5人,针灸床固定为15张,隶属中医科管理,承担全院的针灸会诊及教学任务。1985-1998年,期间先后有数名各大中医院校毕业生分配至中医科针灸门诊工作。截止2021年,中医针灸门诊共有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

    擅长针药并用,以针灸为特色,开展电针、体针、头针、梅花针、放血疗法、穴位埋线、小针刀疗法、耳针减肥、美容等。主治范围:颈、肩、腰腿痛,急慢性风湿痹症,急性痛症,神经性、功能性疾患等。尤以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炎、慢性咳嗽、腹泻、产后尿潴留、痛经、急性软组织挫伤、落枕、急性胃痛、顽固性呃逆、偏头痛、痛经、神经衰弱、失眠等疗效显著。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颈椎病等。

    小针刀的适应证: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如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肩周炎、足跟痛等;部分难治性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病等;肌肉、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某些脊柱区带相关性内脏疾病。

    三伏天冬病夏治疗法:每年三伏天开展“冬病夏治”穴位帖敷疗法,治疗老慢支、哮喘、鼻炎、慢性腹泻、关节冷痛等全身虚寒型疾病。坚持40余年,使上万名患者病症得以改善,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专科门诊专家:周冰、史晓娜、田树杰。

    2.中医眼科

    中医眼科隶属于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1956年,孔氏祖传中医眼科传人孔宪仁和孔庆丰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眼科的创建工作,并把全部祖传秘方无私的献给了国家,同时协助成立了药制剂室。中医眼科成立后,孔氏父子二人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中医眼科的科、教、研工作中,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初期,治疗“色盲”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填补了国内空白,受到了卫生部的嘉奖。1959年孔宪仁受国务院邀请参加了国庆天安门观礼,1958年被任命为省政协委员。治疗色盲经验及科研成果收入国家大学眼科教材。1961年始孔庆丰承担了中医眼科的医、教、研工作,在治疗白内障、青光眼方面取得了成绩。1990年参加了《全国中医眼科杂志》的成立大会,并被选为编委;1999年参加了在京举办的全国名老中医讲座,主讲了“青光眼的中药治疗”,同时担任了“民建中医中药咨询”委员。孔庆丰先生退休后,中医眼科即由孔氏祖传第六代传人孔繁森接任至今 40年来,在继承祖传中医眼科的基础上,还将祖传治疗白内障的“明目磁朱丸”,及调节全身气血,治疗各种眼科疾病的“顺气保和丸”、“活血丸”、“滋阴丸”发扬光大。此外,孔繁森通过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了治疗青光眼的“复方决明胶囊”,已通过药监局审批,于临床使用20年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于2009年9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颁发的专利证书。由于治疗各种眼科疾病疗效显著,孔繁森于1998年受邀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州中医药大学讲学半年,并受到美方高度评价。

    现中医眼科接诊患者来自全省各地并有北京、甘肃、四川等地的患者前来就医,中医眼科对“角膜炎、霰粒肿、慢性结膜炎、虹睫炎、白内障、玻璃体混浊、青光眼、黄斑病变、眼底出血等眼病的治疗均有非常好的疗效。同时对于脾胃病、皮肤病、耳鼻咽喉科病、妇科病及放化疗后的症状治疗均有独到的疗效。2018年4月山西省卫计委确定孔繁森为首批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宋丽璇为首批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孔繁森)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希望将这项历史悠久的医药绝学继续传承下去。

    专科门诊时间:孔繁森 周二、四、日上午

    宋丽璇 周三下午

    3.中医脑病专科

    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情志疾病方面,具有优势突出,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近年来,我院中医科通过外派相关人员进修等方式,着力加强该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力度,逐渐在中医脑病专科疾病的诊疗方面形成特色。目前采用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主要有:中药“上病下治”通腑法,配合针灸“醒脑开窍法”治疗脑血管病;中药“重镇潜阳”法,配合经典药对治疗各型失眠;逐痰利水化瘀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中药“补肾健脾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及重症肌无力;“三期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以及自拟方剂配合西药及行为疗法治疗抑郁及焦虑症等,经过大量临床实践都取得不错的疗效,成为我科重点发展的一个亚专业方向。

    4.中医面瘫专科

    我科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对后天脾胃的顾护,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与针灸结合的方法,针药并用、内外兼治。常用外治法有体针针刺、艾灸、拔罐闪罐、刺络放血、电针治疗、面部推拿、耳针等,针对面瘫的急性期、静止期或恢复期的不同,我科选用相应的中药及操作手法,辨证施药、辨证施针,疗效确切。对于难治性面瘫配合火针、埋线、小针刀等。

    专科门诊时间:周冰主任医师周一、三、五上午,周五下午

    史晓娜主治医师周一至周五上午,周二、四下午

    田树杰 周一、三全天,二、四上午

    5.中医妇科专科

    中医妇科门诊隶属于中医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由我院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张永洛教授首创。张永洛教授1978年师从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于载畿教授,攻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山西省首位中医结合妇科硕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中医教授,同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设立中西医结合硕士点,培养研究生30余名。2007年获“山西省首批名中医“称号。张永洛教授临床上注重“取象比类”;四诊中注重望诊;诊断时注重两个坐标的交叉;治则上注重补肾;拟方用药时注重“和”。张永洛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西医妇科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卵巢早衰、白塞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病症方面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方法;根据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及中医辨证,张教授拟定了一套中医周期疗法,再结合经前补阳经后补阴的原则,在治疗月经病不孕症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先后研发出了坤血康胶囊、调坤止血胶囊、多囊平胶囊等院内制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在患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另外,张永洛教授喜欢理论研究,对中医经典著作研究深入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对《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等的研究都有相应的论文发表。

    近年来,山医大二院中医妇科门诊在刘冬岩主任医师、董联玲主任医师、刘嘉主治医师等几代人的努力,继续传承和发扬张永洛教授学术思想,致力于经、带、孕、产方面的中西医研究,结合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经、带、孕、胎等方面,既保持了中医的辩证施治、求因治本的传统优势,又结合现代诊疗技术,重点对盆腔炎、不孕症、月经不调、女性生殖器官炎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前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于2019年我科获准成立 “山西省名中医张永洛工作室”,由周冰主任医师任工作室负责人,组建了中西医结合妇科团队,致力于挖掘及整理张永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相继举办2次“省级师承继续教育学习班”,开展中西医联合“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妇科诊疗门诊;目前正在申报、研制院内制剂“多囊平”颗粒剂及桃花膏、助眠膏等。中医病房在治疗妇科炎性疾病、症瘕积聚、痛经等方面,能够辨证与辨病结合,经方和时方并用,在运用中药的同时,还结合针刺疗法、艾灸法、耳穴埋豆法、药物罐疗法、盆腔微波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热阉包等多种特色疗法,对于一些药物疗效欠佳或难以速效的疾病,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专科门诊时间:董联玲周二、周五上午,周四下午

    刘嘉 周一下午

    6.中医皮肤专科

    中医皮肤病门诊隶属于中医科,是山医大二院中医科的特色专科,目前科室有2人出皮肤病专科门诊,均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高级及中级职称,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目前中医皮肤科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中西医并重,中医皮肤病门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西医并重,不仅注重现代医学检查检验等手段诊察疾病,而且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根据君、臣、佐、使处方用药,能够辨证与辨病结合,经方和时方并用,尤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健脾益肾、祛风除湿等治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主要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二是内外兼施,皮肤病虽发于体表,但也是全身的一部分,内脏病可以影响体表,体表的病又可以波及内脏,因此治疗时从整体出发,内外兼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科皮肤病门诊主要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针对不同病症治疗方法既有传统的中药煎剂、又有中成药二白解毒丸、清痤丸等院内制剂,以及如意金黄膏、生肌膏、炉甘石洗剂等外用制剂,还包括体针针刺、梅花针、火针、拔罐疗法、放血疗法、耳穴压豆及局部外用湿敷、涂药等特色治疗。对于一些药物疗效欠佳或难以速效的疾病,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介绍如下:

    一、中药内治法

    (1)止痒法

    痒是皮肤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根据中医审症求因,痒最常见的是风痒和湿痒,老年人及妇女常见血虚痒,治疗常从两方面入手:1、祛风除湿止痒法,临床根据寒热辨证又可分清热祛风除湿止痒法、凉血祛风除湿止痒、散寒祛风除湿止痒、搜风除湿止痒等。2、养血润肤止痒,多用于血虚生燥或血燥肌肤失养所引起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2)清热凉血泻火法

    此法多用于急性热性皮肤病,常见急性湿疹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药疹、红皮病、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

    (3)活血破瘀软坚内消法

    临床用于经络阻隔、气血瘀滞所引起的皮肤病。皮肤常见慢性肥厚角化、斑块、有形肿物等,常用于银屑病血瘀型、结节性硬化性皮肤病、瘢痕疙瘩、结节病、淋巴结核、各种血管炎等。

    (4)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法

    常用于阳气衰微,寒凝气滞引起的皮肤病,常见四肢厥冷、皮肤冷硬、或疮疡破溃久不收口,或形成瘘道瘘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常用于硬皮病、穿孔行溃疡、肢端静脉痉挛症、淤血性红斑、慢性瘘管、小腿溃疡等。

    (5)健脾除湿利水法

    本法用于外湿或内湿引起的皮肤病。常表现为水泡、糜烂、水肿、渗出,或皮肤增厚,病情缠绵,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多沉缓或弦滑。常见于湿疹、天疱疮、带状疱疹、外阴溃疡、脂溢性皮炎、小腿溃疡等。

    (6)清热解毒杀虫法

    主要用于毒热过盛的皮肤病,主要包括感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常用于治疗痈、疖肿、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多发毛囊炎等。

    (7)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法

    本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后期症见肝肾不足,体弱羸瘦,面容憔悴,虚烦不眠,骨蒸潮热、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等症。

    (8)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扶正法

    本法主要用于气血虚衰,或久病耗伤气血者,临床常见皮肤病后期或慢性皮肤病久治不愈,或见于感染性皮肤病恢复期。常出现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上热下寒,上实下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等不调和的症状。

    二、外治法 包括药物、针灸、火罐、火针、皮肤针、放血等

    (1)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手段,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治法,针法是应用金属毫针,刺入人体的一定的穴位,采用不同的手法,通过经络的感传发挥治疗作用,灸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炙烤,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于穴位上,再通过经络感传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治疗不同疾病时,根据不同疾病的辩证特点,选用不同的穴位,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取穴原则通常是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皮损的部位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选用不同的穴位。常用取穴法如下:辩证取穴、循经取穴、对症取穴、俞募配穴、远近配穴、表里经配穴、局部配穴等。针刺手法主要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分别是用补泻手法,一般急性病,湿疹,痛痒,剧烈发展快的快的并多采用泻法,一般虚症慢性病,自觉症状轻微的病多采用补法,在临床上常用的补泻手法有提插捻转集合三种,此外,还可以采用TDP穴位照射及激光照射等方法,也可以治疗很多皮肤病。

    (2)火罐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俞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其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除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湿疹、痤疮、荨麻疹、斑块性银屑病等。

    (3)火针

    火针是一种特制的不锈钢的针,它高温加热以后,迅速刺入我们的皮肤,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它利用的机理一是它的温热作用,第二就是它的这种机械刺激作用。具有温阳通脉、引邪外出等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疼痛性、炎症性、肥厚增生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痤疮、痒疹、炎症性皮肤病、扁平疣、鸡眼等。

    (4)皮肤针

    皮肤针对于局部皮损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如斑秃、神经性皮炎、湿疹、皮肤淀粉样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皮肤病。

    (5)放血

    刺络放血疗法是指应用三棱针等针具刺破局部浅表小血管,放出一定血液的治疗方法,具有清热消肿、祛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带状疱疹、银屑病、皮肤感染等局部红肿的皮损。

    (6)围针

    围针具有调畅局部经脉及气血运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专科门诊时间:周 冰 周一、三、五上午

    王丽华 周三下午

    史晓娜 周一至周五上午,周二、四下午

    专家介绍

    (一)在职专家

    周冰,女,农工党,大学本科,主任医师,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第三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健康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针刀学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临床擅长针药结合治疗中医内科、皮肤病、妇科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面瘫,头痛头晕、耳鸣、突聋、失眠、心悸,出汗异常,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胃肠疾病,呃逆等;妇女经带异常,产后风、宫外孕术后调理;青少年痤疮、带状疱疹、湿疹、痒疹等皮肤病。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的中医调理。擅长运用针灸、火针、小针刀等治疗脑中风、颈腰椎病、腱鞘炎、风湿骨痛、下肢静脉曲张、扁平疣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全天。

    董联玲,女,共产党员,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山西省中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中医内科学会、妇科学会委员。擅长治疗心律失常、中风后遗症、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盆腔炎性疾病。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妇科病。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周四下午。

    李红枝,女,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等。工作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解决临床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病,风湿病等,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不完全肠梗阻、腹泻便秘、头痛失眠、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月经不调、乳腺增生、风湿痹痛、痛风、口腔溃疡、呕吐纳差、慢支咳喘、癌病放化疗后调理等病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周二下午。

    周乃忠,男,中共党员,公共卫生硕士,副主任医师。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院协会文化委常务委员。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眩晕、各型面神经麻痹、耳鸣耳聋、中风后遗症、轻度认知障碍、精神情志类疾病,以及各类痛证,并且开展用小针刀治疗腱鞘炎、肌筋膜炎、膝骨性关节炎、滑膜炎、颈椎病、跟痛症、腰突症等,临床疗效可靠。

    出诊时间(从事援外工作,暂停门诊)

    (二)返聘专家

    薛秦,男,共产党员,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0年。曾任国家中医药专家带徒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山西省首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药物评审委员会委员。擅长临床各科杂症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

    秦建黎,男,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秦氏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山西省首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40年,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具有独到的见解,对多种疑难杂症均有较深的研究。年治疗患者上万人次,遍及全国各地。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湿疹、牛皮癣、痛风、风湿痹证、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股骨头坏死、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过敏性紫癜、肾病、骨髓炎、发热等非手术治疗的各种疾病。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马华,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山西省首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马华工作室。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致力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研究,如呼吸、消化及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和防治,擅长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肺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冠心病、中风后遗症、静脉炎、脉管炎等病症;对健康养生、膏方慢病调理也颇有研究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并发症、老年常见病、肿瘤病及心身疾病等。对中医儿科诊治尤有心得,善于治疗小儿发烧、咳嗽、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腹泻、厌食、便秘等病症,总结系列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发明专利:银翘清鼻胶囊治疗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樊改英,女,共产党员,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曾任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组成员;中国体质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委员;世界营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国际营养医学研究院分院理事长,世界中医杂志编委。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心肺疾病、皮肤及脾胃病。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汗出异常;顽固性的过敏性鼻炎,咽炎、口腔溃疡、不同原因引起的长期咳嗽,气短;面部湿疹、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慢性萎缩性胃炎、顽固性呃逆;女性月经先后不定期、子宫肌瘤、月经过多等。特别是阳虚体质的人群,老年人身体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有独到的认识和调治方法,在临床上收效显著。

    出诊时间:周二、周日上午,周五下午

    孔繁森,女,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孔氏祖传中医眼科第六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擅长运用祖传中药“顺气保和丸”、“明目磁珠丸”、“滋阴丸”、“活血丸”治疗各种眼病,尤其擅长治疗角膜炎、结膜炎、霰粒肿、虹睫炎、白内障、玻璃体混浊、青光眼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底出血,黄斑变性、水肿。对霰粒肿、青光眼和眼底出血,黄斑变性、水肿的治疗有独道的方药。

    出诊时间:周二、四、日上午。

官方微信

  • 主办单位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备案号: 晋ICP备12002983号  邮编:030001

  •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151号

  • 医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