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餐后低血压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老年医学科一病区 赵惠萍       编辑:高志国       时间:2021/10/19 16:43:24       浏览次数:次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社会对高血压积极关注的同时,损害心脑血管的另一种疾病餐后低血压也逐渐被重视。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

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引起头晕、晕厥等症状。餐后低血压诊断标准如下:⑴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⑵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90mmHg;⑶餐后出现心脑缺血症状但收缩压下降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符合以上3条诊断标准之一者并排除由其他原因导致低血压(脱水、自主神经系统病变、药物等)即可确诊餐后低血压。

其机制认为是由于餐后内脏血流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减少,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代偿功能不全,餐后扩血管活性肽分泌增多所致。餐后低血压患者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却和晕厥、跌倒、心绞痛及脑血管事件等严重的临床问题存在相关性。因为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时,心脑肾等器官发生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危害并不亚于高血压,值得引起重视。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可见于健康老年人,但更常见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

餐后低血压患者大多数起病隐匿,少数可表现为进餐后体循环及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如头晕、乏力、嗜睡、胸闷、眩晕、晕厥、跌倒、视物模糊、恶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餐后低血压多以早餐后发生明显,严重的餐后低血压患者发生晕厥或跌倒常在早餐后。血压下降水平最显著的时间在餐后2小时内。

影响餐后低血压的因素众多,因此在防治餐后低血压时应明确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是否与服用降压药物、膳食成分、进餐体位、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中因首先祛除诱发因素。饮食方面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食多餐,餐后取坐位或卧位,避免食物温度过热、进餐过饱、饮酒和血液透析时进餐。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治疗,但在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中更加强调基础治疗。

作者简介

赵惠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与发表论著3部;参与的一项课题曾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现任山西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都第一届委员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抗凝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官方微信

  • 主办单位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备案号: 晋ICP备12002983号  邮编:030001

  •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151号

  • 医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